浪漫言情小说手机站 > 逆转光阴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白天 黑夜

第 30 页

 

  “了解。”

  “不过,我倒是对他的一个谋士很有兴趣。”

  “说说好不?”他挑起我的兴趣了。

  “来送礼的王鹤和我感兴趣的蒋文汴,是礼亲王很重要的谋士,王鹤没什么能力才干,却长袖善舞、舌灿莲花,替礼亲王做了不少门面功夫。”

  “所以才会人人都不送礼,独独他大方来送礼?”

  “对。而蒋文汴他是个胸有丘壑的人物,每次他替礼亲王策定的谋略都让人惊艳,我曾经找人接触过蒋文汴,希望他来替我办事,可是他拒绝了。”

  “为什么?他不欣赏你,还是……他是端裕王那派的人?”

  “都不是,而是礼亲王曾经有恩于他,他是个极重恩情之人,因之不肯改投我门下。王鹤和蒋文汴是截然不同性格的两个人,王鹤很嫉妒蒋文汴的能耐,常在私底下给他拐子吃,但蒋文汴是个大肚之人,总是一笑置之。”

  “我懂了。”我弹了弹手指,在心底盘算了片刻,问:“你还想将蒋文汴收归门下吗?”

  “他不会肯的,我已经试过不只一次了。”

  “如果我有好办法呢?”

  “你有什么点子?”

  “很简单,蒋文汴不想离开,就让礼亲王把他赶走呗!”我拍拍手,好像让礼亲王赶走蒋文汴就像弄掉手上的脏东西一样容易。

  “礼亲王没事干嘛赶他走?”他失笑,捏捏我的鼻子,嘲笑我把事儿看得太简单。

  “没事就制造点事嘛!既然王鹤对蒋文汴吃味,我们就妥善利用这点。

  首先,你先派人收下礼物,布置丰富的宴席招待王鹤,并说:‘太子殿下马上就到。’等他入座后,再教下人假装大吃一惊,脱口而出:‘啊!你不是蒋文汴先生,快去禀告太子殿下。’接着,当下命人撤去酒宴,换上粗劣的食物,至于你,从头到尾都不出现。”

  阿朔听懂了,一击掌,露出灿烂笑容。“这样子王鹤还不到礼亲王面前大大搬弄是非?”

  “是啊,你等着接收蒋文汴吧!”

  “太好了,我马上下去吩咐。”阿朔满脸兴奋,走了两步又绕回来,捏了捏我的脸颊,用力烙上一个亲吻,笑道:“这种生日礼物,只有你给得起。”

  当时的我并不知道,这一个随意的举动竟然帮了我自己一个大忙。

  第四十二章 再次交锋

  天渐渐冷下,满池荷花尽数凋零。

  干荷叶,色苍苍,老柄风摇荡,减了清香,越添黄,都因昨夜一场霜,寂寞秋水上。

  穆可楠事件随着荷花尽褪清香,慢慢地被人们遗忘,而日日来指导我绣花的李凤书和爱听故事的施虞婷,也渐渐地和我培养出几分感情。

  我想,我并不是难相处的女人,即便对方是阿朔的妻妾。

  对于我和阿朔的婚事,李凤书提过几次,阿朔没响应,我也不作反应。我压根儿不在乎婚礼,因我心知肚明,一纸证书保障不了天长地久,就如同盛大婚礼也保障不了夫妻欢爱。

  就如施虞婷,方进太子府就成了弃妇。我知道是自己出现的时机不对,于她有欠,但即便亏欠,我也不会假意大方,把阿朔往她或李凤书房里推,我是很自私的女人──在爱情方面。

  荷凋菊开,是四季更迭,是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样貌。荷塘边很少人去了,多数时候,李凤书、施虞婷和穆可楠会聚在菊花盛开的后院,至于我,是绝不参与有穆可楠在的聚会,表面说是怕自己出现会惹得可楠夫人难受,事实上是我再不给她冤枉我的机会。

  入秋,桂花飘香蟹正肥,是赏菊吃蟹的好时节,我想起大闸蟹的蟹膏、红蟳的卵,每年这时候,妈妈和奶奶都要整治一桌虾蟹大餐犒赏我们的胃,全家人围在一起吃蟹,张着两只腥臭的手掌往人家身上抹,说笑打闹,好不快活。

  前几日李凤书和施虞婷送了几笼螃蟹过来,我才了解这时代吃个螃蟹真麻烦,还得先规规矩矩地用绿豆面子洗手。可别小瞧那东西,听小福说,绿豆面子的淡淡香气是用菊花叶儿、桂花蕊给慢慢熏出来的,不像我们那时代,清水里面丢几片柠檬就了事。

  他们还说吃蟹太冷,得沾姜醋、得喝合欢酒,让我这个对酒精过敏的人,一醉醉到隔天下午,头痛到一下床就哀哀叫,让阿朔取笑了好几日。

  这都还不是最麻烦的,最麻烦的是吃蟹就吃蟹,干嘛附庸风雅做咏蟹诗,简直是为难人,尤其是大大为难了文学造诣极差的吴嘉仪。

  因此她们写什么诗,我是左眼看右眼出,没在脑袋瓜子里留下半个句子,而轮到我“大展长才”时,除了暗地叫苦,也没别的办法。但我越是推却,施虞婷越是不放过我。

  李凤书说:“嘉仪太谦逊了,若非读万卷书,怎能在行军时立下大功劳?”

  施虞婷说:“同是姊妹,难不成你还怕我们嫉妒?”

  被她们这样三催四催,我突然想起薛宝钗那首螃蟹诗。反正这个时代还不注重知识产权,拿起纸笔,我当堂写下──

  桂蔼桐阴坐举觞,长安衔口盼重阳。眼前道路无经纬,皮里春秋空黑黄。

  酒未敌腥还用菊,性防积冷定须姜。于今落垂成何益,月浦空余禾黍香。

  这首诗不在联考考题之内,照理说我应该背不出,会让我牢记,是因为小说里向来大肚圆融的薛宝钗,竟会做出这么首讽刺世人的恶毒诗,形象反差太大。就像晏婴一辈子在齐国做了不少好事,独独做一件“二桃杀三士”不光彩的非议事,就让世人传送千世。

  背诗的时候我的头已经有点晕了,可我还清楚记得李凤书眼底流露出来的赞叹。那诗……原来是好的啊!即使它真的很恶毒。

  可,温柔善良的李凤书怎会欣赏?她应该像挞伐林黛玉性格那般,把这诗狠狠挞伐一番才是。

  “小姐,要不要到院里走走?听说又有新种的菊花开得美极了。”

  这天,小喜一大早就在我耳边叨絮,想来她和我一样被关到快发霉。

  “不想。”

  “为啥不想?”

  “怕撞上不爱见的人。”

  她一听便知道我指的是穆可楠。

  所有人都知道我和她处不好,能少见便少见。我啊,不爱惹是生非。

  “姑娘说的是太子妃。”

  我始终搞不清楚穆可楠和李凤书谁是正谁是副,不过就算是正牌夫人,也没啥好高兴。没估计错的话,待阿朔正式登上皇位,大大的后宫是太子后院的几十倍,可容纳无数女子,正的会被推翻,有能力的话,副的会被扶正,正正副副,全凭手段。

  想到这个我就很“咽气”,古代皇帝是不是都因为纵欲过度导致精气不足,才会那么短命?

  提到这个,我和阿朔讨论过。

  他说:“替皇家留下许多骨血,是身为帝王的重要工作之一。”

  我嘲笑道:“生那么多做啥?好来对砍、抢夺帝位吗?”

  他没被我激怒,道:“优胜劣败,本就该从一群龙子中挑选最适合当皇帝的人才。”

  “你的意思是,生越多,选择的机会越多?”人又不是动物,难不成也得挑优良品种?

  “你要这么说的话……也没错。”

  “你那个叫做粗耕,一把种仔撒下去,看哪棵长成大树就让他来继承。依我看呢,粗耕不如精耕,生一个儿子,然后尽心尽力教育他、养育他,把他栽培成顶天立地的大男人,再把帝位传予他,少了手足相残,多了亲子关系,岂不是更好?”

 

上一页 下一页
返回书页 返回目录 下载本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