浪漫言情小说手机站 > 梦中佳人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白天 黑夜

第 34 页

 

  「当然妳应该骄傲!」王子兴奋地大叫,「而且,亲爱的,妳一定知道,这个秘密改变了一切吧?」

  安姬兰困惑不解地望着他。

  「我的意思是,」他柔和地说,「现在,我们可以不受阻碍地结婚了--如果妳愿意接纳我,我亲爱的小倍西凤!」

  「结……结婚?」安姬兰瞪大双眼,愕然地说,「现在?我一点都不懂你在说些什么。你必须迎娶有王族头街的女人啊!」

  「如果我娶拜伦郡主的曾孙女儿,更容易让人接受。」他说,「每一个人都知道他帮助希腊独立,自古至今希腊人都十分敬仰他,把他当成心中的主宰。」

  「我……一点都不知道,」安姬兰说,「那是……真的吗?」

  「绝对真实,妳可以去问任何一个希腊人。」王子答道,「最重要的是,他与我们--塞法罗尼亚人们--同在。他是希腊的救星,岛民心目中的圣人。对我来说,没有什么事能比迎娶他的后裔更能带给子民们莫大的快乐了。」

  「我……真不敢置信!」安姬兰低喊着。

  「亲爱的,我看妳的历史知识还是不够!」王子微笑地说。

  然后,他很郑重地说:

  「一八二四年,拜伦郡主为希腊捐躯,两年后,即一八二六年的秋天,在密梭侬非爆发一次非常恐怖的战争。」

  他的声音凝重,继续述说下去:

  「密梭侬非悲惨的秋季震憾了全欧洲。要不是拜伦的牺牲,唤起了全欧的注意,否则土耳其的舰队绝不可能于翌年旋即被歼灭在那瓦里诺海湾,而希腊争取自由独立的一点仅存的火花亦将立刻被扑灭。」

  安姬兰双手交握,说:

  「我终于记得这些历史了。」

  「五十七艘土耳其战舰沉没在海湾里,」王子说,「是被二十六艘英、法、俄的联合舰际击沉的。」

  他停顿下来,仰头凝视拜伦的肖像说:

  「在十九世纪末期,希腊终于逐渐集中各部同心协力,组成一个独立的国家。拜伦在世时,很少有人理会他对希腊统一的信心,等他别世后,他的主张才广泛地传扬开来。」

  「我想……我可以了解。」安姬兰轻声地说。

  「不仅希腊人,连世界上其它各地的人都认为,」王子严肃地说,「如果这位欧洲最著名的拜伦郡主与独裁暴君同道的话,那么,『可怜的希腊』真不知要被践踏成什么模样而永不见天日了。」

  王子拉着安姬兰一起站起身来。

  一只手环着她,另一只手则高举酒杯敬着壁上的肖像。

  「由于您的恩赐,」他很虔敬地说,「我的人民和我才能享受自由的生活。更由于您的惠宠,我才能和您的曾孙女儿一起追求快乐的未来。我们两人会承继您对希腊的理想,加以发扬光大,永存不朽!」

  第七章

  王子伸手搂住安姬兰,两人齐步爬上这条树荫遮蔽,清风送爽的小径。

  他们把马匹留在斜坡起点,由邵德梭上尉负责照料。原本装在上尉马鞍袋里的凸凸,在马匹一停步时,立即飞跃至地面,迅速地跑在他们前端。

  牠那白色尾巴往前卷曲,神气活现的样子彷佛牠正率领一小队十字军远征。

  「真是兴奋极了!」安姬兰开心地吶喊。

  王子爱怜地朝她微微一笑,那笑靥里包含的万种柔情使得安姬兰心醉,全身血液充斥着一股暖流,彷佛和煦的阳光透过浓郁的树叶,点点洒在她身上,赐给她温暖活力。

  他们才结婚十天,正计划前往曼达加达作长途旅行。这座岛正因拜伦所助而归还塞法罗尼亚,所以又称为「拜伦之岛」。 安姬兰仍然有些大感不解!拜伦郡主在英国本土一向被批评指责为放荡不拘的狂妄之士,没想到希腊人却以敬畏的心情仰慕他、崇拜他,相信他不仅是英雄更是圣神的化身。

  她一抵达塞法罗尼亚,即刻放眼四望,发现与王子描述过的景色完全和事实相符。该岛的确是个多山的天堂,自然的景致比她预想的更美丽怡人。

  宁静的大气中弥漫着耀眼柔和的光芒,彷佛齐集于山峰顶端,道道令人眩晕的金光再向四周放射,笼罩着整座山峰。

  安姬兰为美景所迷惑,恍惚以为自己是女神的化身,而王子正是太阳神阿波罗,赐给她温暖光明。 这一切的转变真令人难以置信!就因为拜伦郡主是她曾祖父,就因为她在塞法罗尼亚公使馆真仰望曾祖父的肖像,将祖母的身世和盘向王子托出的那一刻起,她那惨淡郁闷的日子立即远去,所有的愁苦也跟着如烟云般消散。

  犹记得她把整个事情经过说完后,王子站在拜伦郡主的肖像前喃喃地说些感激的话后,立即狂热地拥吻着她,直到她喘不过气来。那时,她才开始了解自己揭开秘密后的影响有多重要。

  稍后,王子走到门口,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,以十分欢愉的声音吩咐大厅里的侍从,立刻请公使及官员到会议室商讨。 安姬兰会意地看着他传唤众臣,直到他又从门口走回来。她伸出手来,紧张地问道:

  「你……打算……做什么?」

  「我要把我未来的新娘介绍给内阁总理,他一向最关心我的婚事了。」他答道。

  「你……确定……真能确定……你能和我……结婚吗?」

  「我要和妳结婚。」他肯定地答道,「可别忘了妳救过我一命,从现在起,我这整个人都由妳负责了。」

  「那是我……心甘情愿的,」安姬兰说,「但是我不……愿意做任何有损……贵国利益的事。」

  「我迎娶妳不仅是完全正确的事,更可以鼓舞塞法罗尼亚的斗志。」王子很坚决地说。 这时,公使、内阁总理及其它官员都涌进议室。公使显然惊悸过度尚未完全恢复平静,走起路来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。

  安姬兰觉得十分害羞,怕那些大臣误以为王子差人请他们到会议室,是为了再度感谢她不仅救王子一命更帮他们翦除了国内叛徒。

  王子等他们都进屋内坐定,门关上后,说道:

  「各位大臣,我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须向你们宣布。我想,你们一定也和我当初一样惊奇万分,却又觉得洋洋得意,压抑不住心中的骄傲。」

  他踌躇了一会见后,握住安姬兰的手说: 「你们都认识梅威小姐,对她智勇的行为及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也都有所了解,但是有一点你们大家都还不知道的,事实上,她是那位拯救我们免于蹂躏之苦,又在举世漠视我们,唯独他为我们牺牲生命的拜伦郡主的曾孙女儿。」

  王子边说边举头仰视拜伦郡主的肖像。安姬兰发现,所有大臣的眼光都跟着王子移动,不仅可以从他们的脸上看出惊愕,更可以从他们仰视肖像的眼光里找到崇敬。

  这种对拜伦郡主的仰慕之情,等她到达塞法罗尼亚后,更能亲身体会出来。

  拜伦郡主的事迹为岛民所争相歌颂。在曼达加达的一个小村庄,她被领着去参观一株拜伦郡主亲自种植的常春藤。在现在他们爬的这条斜坡起点也树立着一根粗糙的木柱,上头刻着:「拜伦之路」。 她和岛民交谈时,他们随时引用拜伦说过的话或背诵他的诗篇,彷佛把他的言行溶入日常谈话中,变为不可或缺的一部份。

  人民个个想认识她,会见她,讨好她,不仅因为她是王子的新娘,更因为她遗传了拜伦郡主的命脉。

 

上一页 下一页
返回书页 返回目录 下载本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