浪漫言情小说手机站 > 阳光请进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白天 黑夜

第 4 页

 

  佟夏森忍着胃痛喝了一口酸辣汤,皱起眉。「没有必要,我会修门。」

  大熊男人讥诮地道:「看来这五年来,你无师自通学会了不少本事。」只要不必出门,他想他什么事情都会做。

  佟夏森不置可否。「只需要一些工具,不是很困难。」

  呴!大熊男人从鼻子喷出气来。「你给我听着,如果你不想出门,你起码要留意屋子里的存粮,不能等到没了才想办法。」

  「我只是不小心忘记--」

  呴!「那么有一天你就会『不小心』死掉!」

  「那种机率还满低的,只要你偶尔过来帮帮我--」

  「我又不是你的保母!」呴,真会给他气死。「森仔,你应该走出门去,而不是一天到晚躲在这该死的屋子里......」扫了一眼屋内的通讯配备。「只靠计算机网络跟外面的世界联系--你多久没晒过太阳了?嗯?」

  「我......你知道我不能,我没有办法、没有办法面对那些陌生人。」想到一走出这扇门就会遇到很多人,不认识的、认得他的......佟夏森心里忍不住一阵寒颤。「老张,除了你以外......」

  老张瞪着他视之如友、爱之如子的男人。恍如当头被浇了一桶冰水,他浑身哆嗦。「你,是什么时候......病得这么重?」

  「我没有病。」他否认。

  「森仔,你需要医生--」

  「我不需要!」他嘶声道:「我正常得很......」

  正常到连打个电话都会让恐惧淹没他?

  佟夏森眼神慌乱地看着那扇无法锁紧的门,突然觉得有种莫名的恐慌从怀掉的门锁蔓延过来,缠住了他的手脚。

  「老、老张......你、拜托你帮我弄一卡车食物过来,我、我现在要修理我的门。」

  老张没有错看他眼底的慌乱。「森仔,让我带你去看医生。」

  「你要让他们把我关进精神病院里?」

  「才不,我只是想帮你--」

  「那就别说了,没病的人一进去那种地方迟早也会被弄出病来。」

  「森仔--」

  「别说了、别说,」佟夏森闭上眼睛也关起耳朵。「如果你还当我是朋友......」

  老张果真不再吭声了。

  他以一种悲痛又怜惜的眼神看着眼前这个失去阳光的男人,并且不忍心将现在的他跟五年前意气风发的他重叠在一块。

  他心知肚明。

  眼前这个男人正在以一种缓慢的方式在谋杀自己。

  而他丝毫没有办法阻止他。

  如果地狱是存在的,那么佟夏森已在那儿逗留了很久,远超过一般人的参观停留时间。

  那是个冰冷,不适合居住的世界。

  第二章

  猫咪不见了

  车子在发出隆隆怪声后,从引擎盖冒出一阵白烟,接着她就被困在渐渐闷热起来的车厢里。

  车拋锚了。

  车一熄火,冷气就跟着停止运作了,车厢里的温度愈来愈高,而这条人烟稀少的郊区道路看起来不像是经常有人经过的样子。

  此时此刻,看来除了自救以外,没别的法子了。

  她打开车门,跨出车外,却对着过热的引擎盖一筹莫展。

  她得找人来帮忙。

  印象中她刚刚好似经过一个小镇的地界,入镇道路上还高悬着一块大理石尖碑,写着小颌的表名。

  咬了咬唇,她抓起随身的轻便行李,带走钱包、遮阳帽,锁上车门,将大件行李留在行李箱内,徒步往小镇的方向走。

  约莫走了十五分钟后,她看见那块界碑了。

  上面刻写着--

  欢迎光临阳光小镇

  看起来充满希望的样子,亚蓓祈祷她能在小镇里找到修车厂。

  接着她从随身背包里拿出一份地图,想确认自己现在的坐标,却失望地发现这恐怕又是一座小到没有被标记在地图上的「小镇」。

  看来她是迷路了。

  唯一能确定的是,这里应该是中台湾。

  认命的,她迈开稳健的步伐往「小镇」走去。

  ※※※※※

  亚蓓是三月份出发,三个多月来,她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整个香港和北台湾。

  香港是个蕞尔小岛,九七年回归后,说华语的人多了,但是当地人还是以粤语为主。加拿大有很多香港移民,亚蓓也曾经拜访了几趟唐人街。华人经营的饭馆里吆喝着的广东方言令亚蓓感觉有些熟悉。

  三个月前,站在香港的街道上,她拼命地想要去捉住熟悉的感觉。

  但是香港快速的现代化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,混淆了她对失落的那些记忆的捕捉。然而满街上黑发黑眼、同文同种的东方面孔却又让她觉得她已经找到家乡。

  两种感觉混杂在一起,让她既兴奋又迷惘。

  她下榻在一间小旅馆里,每天一大早就出门。从近的地方开始找,远一些的地方就搭地铁和巴士。

  她走遍了每一条街道,穿越过每一条小巷。

  原先她还担心不知道该从何找起,但是当她找到威尔告诉她的那条暗街时,她就知道如果她找对了地方,她的直觉会告诉她。

  二十三年前,她在这里走失。

  二十三年后,她回到同一个地方,试着唤起过往记忆的同时,她感觉时光好似有一部份重叠在一处了。

  有好几回,她看见那只白猫穿梭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,但一眨眼,猫又不见了。

  她站在那条人潮拥挤的街市里,挨家挨户去询问是否有人家在许多年前丢失了一个小女孩。

  她敲门、按铃,每一张探出头的面孔都对她摇头。

  她不气馁,遇到愿意交谈的人,她深切的表示感激。

  离开一间有着朱红大门的楼房,除了年轻的门房外,没有人在,她打算晚一些时候再过来。接着就到香港当地的报社去。

  刚到这里不久,她找了一家报社,在报上刊登寻人启事,希望能有人主动跟她联络。

  她的寻人启事这样写--

  寻找二十三年前在本市丢失女童的家庭,若有任何线索请与本报联络。

  由于亚蓓在香港没有联络地址,对亚蓓的寻人故事很感兴趣的总编辑主动表示可以帮忙,所以报社就成了临时的联络处。

  当然亚蓓会问:「这样对贵社有什么好处?」她不会天真到以为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得到免费的协助。

  只见两鬓已经斑白的总编辑世故地笑道:

  「信息社会,媒体的力量是可怕的,如果透过本报的协助可以顺利找到妳的家人,希望能借用妳的真人真事改编成故事,一定大发利市。香港人已经冷漠过了头,偶尔来点温馨小故事会感动不少人。」

  「但是我不确定我能找到什么?」

  亲生父母、兄弟姊妹或任何亲戚?亚蓓根本不知道她能够找到什么。说不定最后她会发现根本什么也没有。

  她可能是孤儿。那么故事的结局就不精采了,报社将会失望。

  总编辑说:「寻找的过程已经可以吸引读者关注。」

  所以这是利益输送,他们各取所需,亚蓓同意了。

  报社就开始提供版面陆续报导亚蓓的寻人故事。

  二十三年前,一个小女孩在香港走失。她的养父母将她带回加拿大抚养,如今小女孩长大,想要寻找回家的路,请帮帮她。

  的确,媒体的影响力是很广泛的。

  系列报导再加上连续刊登的寻人启事,两个星期下来,报社已经接获了不少电话和信件。但大部分都是来鼓励和打气的,也有一些是恶作剧性质的假消息,没有实质的线索出现。

 

上一页 下一页
返回书页 返回目录 下载本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