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他们的补给不包含这些吗?」麦芽一想到元修要受那样的苦,心里头就难受。
「征战时一切从简,发下来的东西只求饿不死、冻不坏、伤不废,其他还能怎么办呢?」其实方夫人也不是不心疼方总旗,但这么多回征战方总旗都熬过来了,她也只能认命。
其他妇人也聊起了她们丈夫出征时自己听来的经验,麦芽听得面色渐渐凝重,心里某种念头慢慢浮现。
「他们的军需从哪里来?怎么发下?」麦芽问道。
在那些妇女听来,这就是个傻问题,其中一名百户的妻子便笑道:「还能怎么着?所谓军屯就是要自给自足,他们的军需就是从我们这里送过去,像是再过一个多月就要收麦子,届时收下来的麦子除了留下屯里老弱妇孺所需,其他都要送到前线去。」
麦芽听得满头大汗,看来自己还是对这个地方不够熟悉啊……于是她又花了好几天,将整个军需供给的过程给摸熟。
军屯设置的最初想法,便是让兵屯田以作军饷,但除了初初开国的时候,有几个军屯垦荒种粮还能有结余,成为众军屯的表率,百余年来其余大部分的军屯其实都是粮食不足的,这时候就要靠各卫所指挥使去调停行省的布政使,重要据点甚至可以直接向京师要粮。
如今朝政混乱,以阳和卫如此要地,竟也向京师要不到粮,这几年没出岔子,还得归功于封不凡统驭的是整个大同府,可以节制民粮与军粮,所以勉强没让军屯的人吃不饱穿不暖。
可是现在战起,军屯的需求比以往更大,因为大同府没有起义军,所以米粮还算勉强供应得上,但医药、衣物、酒水之类的需求就差得多了,麦芽为此想破了头,还和熟悉的军医商讨了好一阵,便下了一个决定。
她找来军屯里大部分的妇女,把自己的观察直言说了出来,「……目前的实情就是,我们的男人们缺药,缺衣服,缺鞋子,吃的军粮难以入口,大家都习惯这种情形,觉得以前撑得过,这次自然也撑得过,但我们为什么不能改变?我想大家都不希望自己的夫君吃不饱穿不暖,受伤生病无法即时医治吧?」
她这番话很是令人动容,几名妇女都露出跃跃欲试的神情。
「那我们要怎么做?」妇女们忍不住吱吱喳喳地问了起来。
麦芽正色道:「他们缺什么,我们就做什么!我问过了,夏季他们缺鞋,我们就做鞋子去;他们的军粮不好吃,肉干像门板,没关系,我教你们做可以长久保存的八宝肉酱;他们冬天缺冬衣,那我们就缝棉衣送去;而最重要的医药,我问过军医了,我们可以将草药做成成药,这样有急需时他们可以自行对症下药,就算当下治不好,至少也能帮他们撑到军医来治……」
「你说得轻巧,可是那些布匹、肉、棉花、草药的要从哪里来?」一名朱家的妇女忍不住泼了盆冷水。
她的语气虽不好,却是大实话,众人的热情消退了一点。
不过麦芽并未放弃,再次劝说道:「羊毛出在羊身上,我们的男人在前线拼命,我们不能节省下来自己用的东西,做成他们需要的东西送去吗?甚至我们也可以向民间募捐,我们大同府的百姓虽然没有钱,但一户出一点点肉,一点点棉花,一些些旧衣什么的总有吧?」
麦芽细细的说起自己的规划,这些事她早在心中酝酿了许久,既然都陪元修来到了大同府,她就要坚强起来,替大家守好大后方,做前线那些人的后盾!
在听完麦芽的规划后,众人都觉得可行,连朱家的家眷们都说不出什么反对的话,甚至麦父麦母也跳出来支持麦芽,愿意教大家酿酒,虽然仓促之下不会有陈酒的美味,但绝对比军营里那些马尿刷锅水好喝太多!
于是在麦芽的号召下,整个阳和卫的妇女老人们全动了起来。
他们先做的是夏日用的麻鞋,那些鞋子所用的野麻,到山上随便拔都是一大把,麦芽特地改良了传统的麻鞋做法,保留了布鞋子的千层底,让大家将编织出来的麻鞋面缝上去,如此做出来的麻鞋不仅坚固好穿又凉爽,在夏日行军时穿上便不容易引起脚气,也不会因为底太薄而刮脚,虽然说今年送去可能来不及了,但明年肯定用得上。
再来是伙食,麦芽剔除了屯里每个妇女都垢病不已的肉干,亲手教她们做八宝肉酱。这样的肉酱因为重油重盐,可以保存很久,味道也足,军屯里每月都会发放几条肉,麦芽便让大家只留下孩子吃的,其他全做成肉酱,甚至不够的大家还凑钱到军屯外去买,百姓一听到是劳军用的,几乎都是半买半送,还有直接赶来几头猪说要乐捐的,这一切还得归功于封不凡在此地所受到的拥戴。
至于冬季棉衣,虽然现在仍是夏季,但因为做工繁复,等到做好再送出去到每个军士手中,天也差不多要寒了,所以也可以开始动手做。
麦芽让民间捐助旧衣旧棉被,大家拆棉被来填旧衣,这样洗干净后又是一件可以过冬的棉衣。当然军屯里也有不少人拆了自家棉被先赶上了用,这样的人家,麦芽就建议他们两、三家暂时合成一家住,大家留几条棉被一起盖,免得前线的人穿暖了,家里的人却冻死了。
其中最麻烦的是医药,麦芽与军医商讨后,除了金创药及止血药得多做一些,其余如宁心袪热治口角生疮的天王补心丹、治风邪麻疹的玉屏风散、治心痛晕昡的生脉散、治呕吐腹泄的参苓白术散……等等,由军屯里做成一小份一小份的药丸或粉包,让将士们能方便携带,到时候真遇上相应的病痛就能马上治疗。
麦芽让年纪大点的孩子们认药材,到山上采或到外村去收,老人们则替军医磨药制丹,可别看这些老人家有些年纪,他们年轻时也是军人退下来的,手里可有劲了,又知道这些药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后辈,做起药的劲头可不输年轻人。
而麦家的工作,就是教大家用最短的时间酿酒,还有一种取巧的方式就是买来民间便宜的素酒,带回军屯烤酒,可以直接增添其风味及浓度。麦父麦母甚至捐出了不少自己来军屯后做的酒水,这般慷慨解囊自然得到众人一致的赞扬。
如今麦芽俨然成了军屯里老弱妇孺们的领头羊,众人对她甚至麦家都是既感激又佩服,就算一开始对麦芽有偏见的,见她如此无私如此热忱,也都认同了她这个人,甚至连朱家都放下了架子与她交好,也算意外的收获。
这么一忙就是两个月,中间还穿插了麦子的收成,等到再一次要运送军需过去时,已至秋日。
麦芽带着这几个月军屯里忙碌的成果,总共近百箱的军资,花了大半天的时间,用牛车、驴车、手推车等等缓缓地拉到了府治所在的大同县。
大同县驻紮的是大同卫,布政使司衙门便位于大同卫之中,最近正要运送军需,卫所戒备森严,一看到这么多人拉着一长条的队伍前来,大同卫的人都警戒起来,在一舍之外就拦住了他们。
「来者何人?」一名士兵厉声问道。
「我们是阳和卫的军眷。」麦芽拿出了众人的路引及身分证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