浪漫言情小说手机站 > 闺女有财路(上)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白天 黑夜

第 22 页

 

  不知为何,两人没有说什么亲密的话,但任瑶瑶就是忍不住脸上如火烧一样。

  隋风舟略略点头,就告辞回去了,留下任瑶瑶望着他的背影,更是抬手给了弟妹一记栗爆。

  周福满后院找不到主子,好不容易盼到主子回来,听说主子去墙外吃豆花,很是有些担心,「少爷,太阳这么晒,万一您身子不舒坦呢,下次还是喊小五买回来吃吧?」

  隋风舟没有开口,修长的手指一下一下敲在花梨木书案上,良久才道:「去查查墙外任家的底细,事无巨细,尽皆回报。」

  「啊?」周福很是惊疑,但还是赶紧应道:「是,少爷。」

  隋风舟摆摆手,杻头望向远处园子门口露出的一角,桃树上,花朵早就凋落,隐约已经结出了指甲大小的果子,一颗一颗隐藏在叶片后,羞涩又好奇的在阳光下露出了脸……

  塞安县地处大越偏西北,小小县城,跑马一刻就能绕一圈,人口也就刚刚过万,实在不能再小。

 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,县城四周有那么万亩良田,水田旱田各半,远处连绵的山林里也产些药材或者皮毛,多多少少算是特产,县城里百十年前还出过一位大儒,名扬天下,老年时回归家乡建了一座书院,多少又给这里发了些人气。

  林林总总,加在一处,生活在城里城外的百姓们,虽然难能大富大贵,但也勉强能混个温饱,日子安逸又清闲。

  天下太平,日子清闲,民风就淳朴,平日谁家有个大事小情,从来不缺人帮忙,不过免不了家里的底细私密,扯个乡邻就能说出个三五句。

  茶楼酒楼里,就着茶水酒壶,总有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能做消磨时光的话题。

  而最近的话题则是周家那位少爷,京城来的公子,居然迷上了一个农家姑娘。

  这种略略带了桃红颜色的话题,又涉及贫富两个阶层,简直是所有人的最爱啊。

  「你们不知道,我特意去那烤饼摊子上看过,确实是周家那位,两人坐在一起,不知道说些什么,很是热闹呢。」

  「就是啊,我也看到了,那周家的管家还往摊子上送茶呢。你们说周家的那位少爷在京城什么样的大家闺秀娶不到,怎么看由咱们这小县城的女子了?」

  「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,周家的那位少爷虽然身分尊贵,但自小从娘胎里带了体弱之症,不能习武,侯府是以武传家,他这般就有些尴尬了,听说也是在侯府存身不得,这才总回塞安来休养呢。」

  「也是可怜人啊。」

  世人虽然嘴上不皆明说,然而心里多少都对美好之物有些嫉妒之意。

  如今听说身分那般尊贵的公子也有不如意之处,众人大多都是抱以同情之意,不过轮到闲话里的女主角身上,却都是一脸鄙夷,毕竟一个姑娘家卷入这样的桃色之事里,怎么可能有什么好话。

  所谓好事不出门,坏事传千里。

  任家五口在城里摆摊,任家村里大半的人都知道,偶尔相熟的人进城也会拐来坐会儿。不必说这些闲言碎语很快就被带了回去,传扬得满村皆知了。

  陈氏这些时日,简直是过得水深火热,累得要死要活,奴役了二儿子一家多少年,从来都是她动嘴指使人干活,什么时候自己动过手啊,如今,一日三餐外加洗衣,各色杂活,都是她一个人在忙碌。

  每每累得不成,喊了大儿媳帮忙,大儿媳却躺在炕上喊着头疼眼睛疼,好似纸糊的一般。

  若是告状到儿子那里,儿子还指望岳丈帮忙在衙门里打探消息,免不了也要偏心媳妇儿,只劝她再忍耐一段时日,待得他中举之后,自然有人来投靠,届时田地和仆役用也用不完。

  这张饼画得是千般好看,万般美丽,可惜就是暂时吃不到。

  陈氏依旧要做饭洗衣,挑水浇菜,于是这时候就想起了二儿子一家在眼皮底下的好处,白日黑夜里心心念念就是把人抓回来,握在手心里驱使。

  到时候,儿媳儿子放在外边摆摊子,往家里赚银子,三个小畜生家里干活足够了。

  她打算的是好,却没有什么办法把分家的人再收回来。

  如今听到这样的传言,简直是瞌睡时候有人送枕头,再合适不过了。

  「老大啊,你快出来!老二一家太不像样了,要赶紧想个办法。」

  任大义本来正在屋里,一边回忆着上次青楼里那个花娘的温柔好处,一边琢磨写首好诗,下次再同友人相聚也显摆一下他的才学。

  可惜一上午才憋出三个字,正觉灵感刚要迸发的时候,突然听到老娘在门外叫喊,很是有些不满。

  「娘,您又怎么了?我都说慧娘她身子不好,您多担待,以后我中举一定多买几个仆役伺候您。」

  「哎呀,不是那件事!」陈氏顾不得埋怨儿子偏心媳妇儿,连忙道:「村里人进城,回来说老二家那个死丫头勾搭上城里一个富家少爷了,城里人都在传呢,可真是丢尽咱们任家村的脸面了。你赶紧去寻族老们说说,把老二一家抓回来管教,以后老二他们摆摊子,赚银子就拿回来贴补家用,那死丫头就拴在家里做活儿最好,省得再出去丢人。」

  任大义本来觉得把弟弟一家踢出去,留下了绝大部分家产,很是称心如意,这会儿听到老娘要把弟弟一家再抓回来,当然不同意,但是越听越觉得还是老娘的主意好,若是成了,可是人财两得,起码不用整日听老娘唠叨自己媳妇儿不干活儿了。

  「娘说的对,咱们任家也是有脸面的人家,可容不得那死丫头在外边败坏名声。我这就去寻族老,您在家等着吧。」

  说着话,他就换了一身长衫,手里拎了一把扁子,打扮得很是人模狗样的出门去了。

  第八章 一百两束修(1)

  任家村相比塞安县城自然更是小得可怜,几乎是村头放个屁,村尾都能立刻听到声响。

  任家五口先前为了分家就差点出了人命,后来进城摆摊赚了银子,村里也是老少皆知。有心善的,为了任家五口欢喜,有嫉妒心强的,背后也说过几句酸话儿。

  如今这般闲言碎语传回村里来,怎么可能瞒得住?

  正巧最近有几家闺女在议亲,媒婆常常出入,突然冒出任家闺女在城里勾搭富家少爷的闲话,这婚事居然就被耽搁了下来。

  这可捅了马蜂窝了,谁家不希望闺女嫁个好人家啊,万一以后都没人上门提亲,或者得委屈嫁个穷苦人家,那岂不是害苦了闺女一辈子。

  有脾气急的妇人立刻就去了任家草棚,只任家五口都在城里,家里连只看家狗都没有。

  无奈之下,众人便找去了几个族老家里。

  族老们也觉这事不好办,于是聚集在祠堂里,商量着是不是喊任家五口回来问个究竟。

  任大义就在这样的时候赶到了,原本还有人以为他要替侄女求情,没想到他开口就呵斥道——

  「老二一家实在太胡闹了!好好的闺女不在家绣花做饭洗衣,抛头露面卖什么烤饼?如今倒好,做出这样的丑事,害得族人都跟着受牵连。几位长辈不要心软,快刀斩乱麻,不如把瑶丫头关猪笼淹死,正任家村清名。老二一家我也准备领回去,后放在跟前看着,什么时候他们一家足够立门户了再放出来。诸位长辈,您们看如何?」

 

上一页 下一页
返回书页 返回目录 下载本书